重慶日報記者7月13日從全市防汛抗旱暨河長制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了解到,我市全面實施河長制一年以來,全市已設立四級河長、三級雙總河長共計1.6萬余名,實現了河庫“一河一長”全覆蓋。此外,我市河長制信息化平臺已經全面上線運行,目前各區縣、鄉鎮、村社河長已全部使用“重慶河長制”APP履行巡河職責,最多的一天同時在線人數達5000余人。
《重慶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》印發后,全市設立市、區縣、鎮街、村(社區)四級河長,街鎮及以上實行“雙總河長”,分級分段設置河長16611名,組建運行市、區縣、街鎮三級河長辦1060個,實現了河庫“一河一長”全覆蓋。
巡河是各級河長常態化工作方式。一年來,我市各級河長認真履職,市、區縣、鎮街、村(社區)四級河長總計巡河58萬余人次。也就是說,全市平均每天都有近1600名河長巡河。同時,我市對轄區河流進行全面“體檢”,已為3800余條(段)河流編制完成一河一策、一河一檔。
全面落實河長制,就是要整合各級各部門的力量,合力“治水”。一年來,我市24個市級責任單位齊抓共管,合力推進非法碼頭治理、黑臭水體整治、消落區治理以及非法采砂打擊。同時,開展“清河一號”行動,清理河岸垃圾約12萬噸,打撈河面漂浮物約9萬噸,處理非法排污案件400余件。各區縣紛紛推進跨區域治水,其中,梁平、墊江、長壽在龍溪河,永川、江津在臨江河,南川、武隆、涪陵在大溪河等重點污染河流開展了跨區域聯防聯治。
通過河長制的實施,我市各流域水質持續改善、城市建成區的黑臭水體也得以成功“變身”。目前,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為優,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總體安全,118個非法碼頭全面完成整改,城市建成區31段黑臭水體黑臭現象基本消除,河道非法采砂得到遏制。